2005年2月8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五版:副刊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回家过年
本报记者 蔡亮 张建华/文 王志浩/摄

  2005年2月7日清晨6点,静姬(化名)就起床了。事实上,昨夜她压根儿就没有睡着过。尽管一夜未眠,但她还是显得容光焕发。
  静姬没有理由不兴奋。在浙江省女子监狱二监区服刑的她远比其他服刑人员幸运得多——因为改造表现出色,今年春节前,她被特许离监探亲。
  回家,终于可以回家了!可是,家的概念是怎么样的呢?静姬想象不出来。是啊,她离家已经太久太久了。静姬只知道,她的家在永嘉的一个古村里,清澈的楠溪江从村旁流过,父母亲都是朴实的农民,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。可静姬不愿要这样的生活。从学校出来后,她就来到县城,在一家银行做出纳。县城里的灯红酒绿让她再也不想回到那个宁静而贫困的老村——在县城多年,她几乎没有回过一次家。终于,物欲让她迷失了方向,她开始把手伸向了那大笔大笔并不属于她的钞票。1999年,她因职务侵占罪而锒铛入狱,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。而就在她入狱的第二年,父亲去世了。接二连三的打击,几乎把她彻底摧垮。
  是管教民警的教育让静姬重新站了起来。“你还年轻,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。”民警的谆谆教导时刻在她耳旁响起。静姬开始走向一条重塑自我的路,她两次被评为改造积极份子,并两次获得减刑。可是,空闲的时候,她还是会想起家,想起年迈的妈妈。家,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你的怀抱?
  姐姐送来的衣服把静姬的思绪拉回到现实里。“姐姐来接我了!都不知道她买的衣服好不好看!”静姬欣喜地接过新衣服,急不可耐地跑进了寝室。从寝室出来的静姬完全变了样——此时的她不再是身着囚服的女犯,而是被夹克、牛仔裤、小皮靴打扮起来的摩登女孩。新年穿新衣是中国人的习惯,可对静姬来说,恐怕有着更不一般的意义。
  “妈妈还好吗?村子里变样了吗?过年还杀猪吗?对了,我最想吃家乡的年糕!现在还做年糕吗?”还没走出接见室,静姬就兴奋地拉着姐姐问这问那。“我也好几年没回家啦。妈年纪大了,可能都不做年糕了。”见妹妹这么高兴,姐姐也乐呵呵地说。“妈不做,哥哥和嫂嫂也会做吧!”看来,静姬是认准了那块让她魂牵梦萦的家乡的年糕,“十年了,至少有十年没吃过了!”
  从接见室到停在女监大门口的车,不过短短几十米路,可静姬的脑海里已经转了千百个过年的念头。“要陪妈妈聊个够,要把年三十的春节晚会全部看完!对了,还要守岁,要放鞭炮,要去看看以前那些朋友……”顿了一顿,静姬又想到一件重要的事,“还要去了解一下外面招工的情况。今年年底我就能出狱了,多了解点外面的信息,对找工作有帮助。”
  车缓缓地启动了。它将载着一个回家的梦想,奔向那个遥远的小山村。雨后湿润的空气里,似乎飘来了一首老歌:“回家的感觉就在那不远的前方,古老的歌谣又多久不曾大声唱。我在岁月里改变了模样,但是心中的思念,还是相同的地方……”